首页>资讯 > >正文
吃好 睡好 调整好情绪 轻轻松松迎高考 这份“指南”请收好 环球热消息
2023-05-30 09:29:57来源:呼和浩特新闻网


高考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考验,对于每一位考生来说,都是一场精神和体力的双重挑战。如何在高考前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、提高复习效率呢?除了努力学习之外,还有三个关键因素:吃好、睡好、调整好情绪。那么,咋吃、咋睡、咋调整情绪?昨日,呼和浩特晚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,来给考生及家长支招。

缓解高考前焦虑 试试这些小窍门


(资料图)

从精神心理学的角度来讲,高考状态属于一种应激状态,适度的良性应激可以让考生斗志昂扬、精力充沛、提高学习效率、注意力集中。然而,过度应激就会让考生出现焦虑、紧张、情绪不稳定、容易发脾气、失眠的情况。如果出现这些情况,考生和家长千万不要着急,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心理医生陈艳教您几个轻松缓解的小窍门。

首先,作为家长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。不要过度关注考生的一举一动,不要因为高考而打乱正常的工作和节奏,以免将自己的焦虑紧张情绪传达给考生。“该干啥还干啥,不要草木皆兵。”陈艳医生表示,家长的情绪对考生的情绪影响很大,所以,首先要做的就是让自己有稳定的情绪状态。

其次,考生如果出现过度焦虑紧张的情况,可以进行一些良性的自我暗示,告诉自己:“我现在出现这些情绪状况是所有考生都会出现的,我已经准备好了,我可以应对高考中出现的所有问题。”此外,还可以做一些放松、冥想、呼吸训练。也可以找人倾诉,跟谈得来的人聊一聊现在的一些想法和观点。“或者对引起焦虑紧张的人、事物选择回避,不要理他们。”陈艳医生介绍,多户外运动,沐浴阳光,增加有氧运动。如果通过上面这些方法缓解不明显,仍感到焦虑、紧张、失眠的话,一定要尽早就医。

陈艳医生建议,考生如果在考场上坐下后还是感觉很紧张,在发试卷前不妨提前做以下动作,有助于放松:闭上双眼,双脚着地,让身体处于放松状态,如面部、肩部、背部、腿部等,将注意力放在呼吸上,深呼吸(用腹式呼吸),用鼻子吸气,缓慢均匀地呼吸,大概3至5分钟就可以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。

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、历史特级教师仝静表示:“高三学业任务重,家长平时和孩子的沟通可能不太多,考前突然的关心反而会让孩子紧张。这个时候的沟通不要太正式,可以选择陪孩子在楼下溜达、运动,或者是逛街的时候。一些温馨轻松的亲子活动,很容易让孩子放下紧张和戒备,有排解紧张和不安情绪的出口,让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,迎接高考。”

呼和浩特市第四十中学体育教师、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教学能手贾平振老师也为考生支了招:“考生也可以做一些动作,比如适当的搓手、搓脸,因为搓手或者搓脸可以引导自己关注身体的动作和反应,从而起到转移注意力的目的。考试之前可以适当地出去走一走,看一看风景,也可以说一说话、唱一唱歌、听一听轻音乐。如果已经进入考场,最重要的还是及时关注考试内容,只有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,才能够有效缓解考试紧张的问题。”

此外,贾平振老师表示,可以考虑6秒钟放松法,这种方法是由美国人凯司·门罗首创的,因其所需要的时间很短,只要6秒钟而得名。其方法是:在能够抓住的任何的一点点空余时间里,哪怕就只有6秒钟,什么也不要想,收紧自己的腹部,收拢下巴,扭动身子,打个哈欠。只要能把这几个动作连贯起来做,就能收到自我放松的效果。如果已经坐在座位上,不妨配合简单的扩胸、抬肩和转动脖子等动作,以增加效果。

考前饮食不宜特殊化

高考进入倒计时,在考生紧张备考的冲刺阶段,家长也同样紧张,作为“后勤部长”的家长们都希望能通过饮食和营养改善助孩子一臂之力。高考期间应该如何科学为考生调理饮食?

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彭英兰表示,在高考前考虑到考生体力消耗、脑力消耗都非常大的特殊身体状态,脑力的补充,首先是依赖大脑的能量来源葡萄糖功能,而葡萄糖主要来源于碳水化合物。因此,要保证高质量足量的主食,每天4到6两优质主食,并且粗细搭配,还要补充新鲜蔬菜、水果,蔬菜每天6两到1斤,水果4至8两。要保证足够体力需要摄入足够优质蛋白质。肉、蛋、奶缺一不可,每天要保证2至3两瘦肉,一颗鸡蛋,500ml左右牛奶。同时,还要摄入一定比例的豆制品,比如豆腐、豆浆和一些干果。这样合理搭配饮食能够保证考生充沛的体力。

需要注意的是,高考期间的饮食没有特殊需求,只要能够满足考生的能量和营养需求就足够了。高考期间饮食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:第一,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,因为高考期间天气炎热,在食品制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卫生问题。所以,在制作餐食时要注意生熟食物分开,以防食物被污染。第二,不要改变考生的饮食方式,尽量选择考生经常食用的食材。如果突然食用之前没吃过的食物,可能会造成未知的风险,如引起胃肠不适。第三,饮食一定要清淡,少油少盐,蛋白质的摄入量也不要太多,但也要保证一定的摄入量,因为蛋白质摄入量过多,可能引起餐后发困。

莫“开夜车” 调整作息时间

充足的睡眠不仅可以巩固白天所学的知识,加深记忆,提高学习效率,还可以保证第二天拥有饱满的精神状态、敏捷的思维,这对考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。

如何科学地调整考生作息?什么时候开始调整作息最为合适?彭英兰为考生支招。一定要保证考生的睡眠质量。考前一周左右就要让考生的作息时间做出调整。许多考生因为忙于复习,在高考前都会出现睡眠不足的情况,甚至好多考生都养成了凌晨休息的睡眠习惯。针对这样的情况,一定要在考前一周左右就开始调整考生的作息时间。尽量让考生在晚上11点前入睡,睡前要尽量放松,不要做非常费脑子的事情,不要在临睡前给自己过多的压力。午饭后可小憩,时间控制在20至30分钟,午睡可为身体及时“充电”,也能保证下午的考试有良好的精神状态。

“睡眠问题原因很多,比如入睡环境差,床褥、枕头不舒适,噪音和灯光影响,平时作息不规律,或是服用某种食品和药物都能影响睡眠。”内蒙古12355青少年服务台心理专家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焦丽茹说:“睡眠分四个阶段,第一阶段是入睡阶段,大脑从清醒状态逐渐进入睡眠状态,大概有10分钟,此时呼吸逐渐平稳缓慢,这个过程很容易被唤醒。第二阶段是浅睡阶段,大概有20分钟,很难被叫醒。第三阶段是熟睡阶段,大概有40分钟。第四阶段是深度睡眠,大概90分钟,此时可能会翻身、会清醒,而很多失眠者就是在这个阶段醒来难以入睡。如果没有被打扰,那么睡眠的几个阶段会重复进行,直到快速眼动期,证明人体已经进入梦乡。了解到睡眠的几个阶段,我们就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及时进行调整,让自己有一个舒适安静的睡眠场所。”

最后提醒广大考生,对于考前出现睡眠障碍且合并情绪问题或躯体症状,需要根据年龄、体重、身体状况、睡眠实际情况,听从医师的指导用药,切莫在高考期间突然服用助眠药物,因为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程度不同,如果药物代谢时间长,反而影响考生第二天的精神及反应速度,影响考试成绩。即便用药,也需要提前几天适应药物,确保不会影响第二天的精神。

标签:

相关新闻